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散文

韩石山散文两篇

2015-01-11 danv1965

 何为黄土高原,上过中学地理课的人,不难回答。一个普通人,对黄土高原,对黄土层的认识,可就不一定都全对了。
  
  前不久,去了晋陕北部的几个县,算是得到点实际的体验。
  
  在洛川,当地的朋友领我去了黄土地质公园,参观了一个长长的地洞。说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一批地质学者来到洛川,要考察这儿的黄土层到底有多厚,雨水渗透的情形又如何。选来选去,选了一处叫黑木沟的断崖,征集民夫,像当年华北平原上的农民对付日本人一样,挖出一条长达数百米的地道,直通黄土高坡的腹里。上面是五六十米厚的土层。这些人天天守候在里面,终于等到高原上下了场难得一见的大雨。黑暗潮湿的土洞里,这些人眼睛不眨地紧盯了整整两天。终于,他们发现,洞顶上渗下来水了。也就是说,只需两天,降落在黄土表层的雨水就能渗透五六十米的土层。这说明,黄土里留不住水,简直就是漏水。也说明为什么晋北、陕北的黄土地上,生长着稀疏枯黄的老头树,为什么这片土地上长不成枝繁叶茂的高大乔木。这也说明,那种要在黄土上植树的想法,是多么的缺少学理依据。
  
  在府谷,听到了一个更为神奇的故事。
  
  1976年,历史地理学者史念海先生考察晋陕峡谷时,府谷旧县城临河一条长长的坡道引起了老先生注意。根据史先生的观察,这条坡道显然不是一次性建成,而是随着河水的下降,不断地往下延伸。当府谷县城初建时,取水的坡道不长,还感受不到困难。取水坡道一再向下延伸,取水就成了艰巨任务。后来府谷县城的迁徙,不能说与此无关。据此,史先生得出结论:显然是河水的下切,使河谷更为深邃。
  
  最让我感到惊奇的,则是在河这边,山西境内河曲县看到的景象。
  
  河曲就在黄河流入晋陕交界处,刚拐过弯那个地方。河边山上,一个叫弥佛洞的地方。钻过一道石洞,深深的河谷骤然出现在面前。这里是真正的河岸,我们站立的地方是在河岸半壁开凿出的一条栈道,窄窄的,两三尺的样子。朝上望,怪石狰狞,好像悬在头顶。朝下望,河水幽幽,如临深渊,足足有五六十米深。河水在脚底下流淌,两面石质的河岸高耸,对面的高原仿佛伸手可触。再朝头顶望,我和朋友都被河水感动了。上面坚硬的岩石上,印着一道道细密的纹理,那该是黄河水经年累月冲刷切割的痕迹。看上去,那些纹理轻盈流畅,好像随手画上去的。细看,整个崖壁像一本叠起的书,那一道道水痕就是厚重的书页,不用打开就能看到黄河悠久的历史。
  
  有了这次晋陕之行,我算是真正知道了什么叫黄土高原,什么叫厚厚的黄土层。
  
  藏头护尾及其他
  
  除了写文章,平生最大的爱好,是写毛笔字,俗所谓书法者是也。
  
  在我看来,一个读书人,会写毛笔字,是稀松平常的事。不会写,反倒是奇哉怪也。
  
  我的字,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能拿得出手,是敢自信的。有人说,韩先生这字,是典型的文人字。我听了并不受用。说这话的人,有的是无意,觉得你是个作家,是个文人,写下的字,自然是文人字。有的怕不尽然,带着某种程度的不屑,跟现在说进城打工的农民一样,看着你是工人,实际身份还是农民。你也写字,够不上书法家,好赖是个文人,就叫文人字吧。这就不对了。过去好的书法,全是文人字。现在是不是这样,就难说了。有一个姓王的作家,多少年前我见他的毛笔字签名,还是一横一横,再一个竖右折,照样誉满天下,你又能说什么。
  
  对书法,很久以来,我就有浓厚的兴趣。太神奇了,可说是一种极致的艺术,艺术的极致。跟书法相比,写作只能说是次一等的艺术。一篇文章,可以反复修改,书法不行,一笔下去,成了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修改的余地。分开说,我研究的兴趣,要大于临写的兴趣。
  
  人们常说的“藏头护尾”,有好多年我都弄不明白,说的是写一画呢,还是写一个字。问书法界的朋友,都说是写一画,又问,那写一个撇,何以藏头,又如何护尾?我觉得极有可能,说的是写一个字的。后来终于让我找到了证据。民国二十六年,丁文隽出了本《书法精论》,1983年北京的中国书店影印了,书中对蔡邕的书论甚是推崇。“藏头护尾”这个说法,就是蔡邕提出来的,原话是:“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有力,肌肤之丽。”若理解成说的是写一画,“力在字中”就成了笔画的中段。前面藏了,后面护了,哪儿体现力呢,只能是笔画的中段。丁文隽先生的解释,起初还有些含糊,接下来就清楚了,他说:“中间走笔宜疾,疾行而过,始见筋骨,而力在字中。”这么说来,藏头护尾就成了写一个字时,起笔要藏头,落笔要护尾,中间要疾速而过,以彰显笔画的力量。
  
  还有傅山那个“四宁四毋”,这多少年,一直被奉为名言,山西的书家,最是推崇。以我之见,此乃校正之法,而非习字之法,若以此指导学生习字,肯定是误人子弟。
  
  傅山的“四宁四毋”,说全了是:“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这是一首诗后面的跋语,诗名《作字示儿孙》。也即是说,傅山的这个说法,是教给自家儿孙习字用的,有特定的背景。傅家的孩子,自幼习字,多师法王羲之、王献之、赵孟睢⒍洳辛硕跽远牡鬃樱幻饣嵋蛎纳桑’皇担乓獍才牛庑┒际鞘榉ǖ拇蠹桑趺葱U兀蔷陀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