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文章

努力推出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文章

2015-03-03 eeyu4174

  出版物的成功与否是看刊物首次发表了多少原创概念、观点或分析,而出版物国际化程度的衡量是要看该出版物把多少这种概念、观点或分析推向国际。

  改革开放后,以王铁崖先生为首的中国国际法学者就开始筹划创办一个主要由中国学者自己编辑的,有中国特色的全英文一般性国际法问题研究刊物。2002年,他和易显河教授共同主编的《中国国际法论刊》(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以下简称《论刊》)于11月份面世。王先生去世后,易显河教授担任主编,中国编辑一直是该刊的中坚力量和主办体。2008年,《论刊》成为世界上列入SSCI刊源的10种国际法专业期刊之一,本报采访了《论刊》主编易显河教授,请他谈谈关于这本刊物的编辑出版流程、稿源、评审专家队伍以及推广、销售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报》:《论刊》的编辑出版流程是怎样的?

  易显河:《论刊》在编辑出版流程上主要借鉴了《美国国际法论刊》的做法,即所有的稿件都必须电邮给主编,主编邀请两位同行审稿人审稿,如果两人意见不一致,再邀请第三位审稿人审稿。审稿人的选择主要是依据论文题材和审稿人专长来确定。稿件被录用后,编辑对稿件的实质内容提出意见,让作者进行修改。编辑和作者都满意后,交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作文字和格式处理,之后编辑再酌情作校对。修改完毕,出版社先在网上发表,随后印制纸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报》:《论刊》的稿源如何?

  易显河:《论刊》是一本国际法的“一般性研究刊物”,所以我们没有刻意组织或培养作者队伍,也就是说,我们是一本“被动接受投稿的”刊物,这也是大多数成功的同行评审刊物的做法。我们不问作者的身份和单位,只看稿件的质量。

  但同时《论刊》也有一个特殊使命:我们是“‘中国’国际法论刊”。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成分”占每年篇幅的50%—60%。“中国成分”是指有关中国的题材或由中国作者写的内容,比如中国国际法实践等。这个使命与上述不问作者身份的宗旨在理论上有一定的矛盾,但我们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成使命的。

  《中国社会科学报》:《论刊》的评审专家队伍组成情况如何?

  易显河:我们设置了“编辑委员会”和“荣誉编辑委员会”。两个委员会都是具有高专业水平的国际化队伍,其中有不少是国际法研究院院士、知名法官和知名教授。编辑委员会委员或荣誉编辑都有可能被邀请担任评审专家,两个委员会以外的其他专家也有可能被邀请为评审专家。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固定的评审委员会,以避免专业不对口的审稿状态。

  《中国社会科学报》:《论刊》发表的论文有何特点?如何保证论文的高学术水准?

  易显河:我们发表各种类型的文章,在风格、长短等方面比较宽松。但是,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求每篇文章都要具有“可发表性”,就是说每篇文章都会给读者呈现一些他们还没有读到或者很少读到的观点、分析或者第一手材料。我们最重要的专栏是“Articles”,专栏里的每一篇论文都是很好的,从观点到文笔都很过硬,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内容方面,我们发表的论文倾向于研究国际法领域的核心问题、大国问题以及国际法概念问题等重要题材,比如联合国安理会问题、国际法院问题、指挥官责任、海洋划界等等。《论刊》可以说是一个国际法领域中心问题的舞台,而非边缘问题的舞台。

  在保证论文学术水准方面,我们只能是下狠心拒绝质量不高的论文。如果论文的观点好,我们可以给作者提修改意见,让他们完善论文。就这方面而言,我们偏好的是观点好的稿件,而不是文笔漂亮的。看到观点好的稿件,我们很难放弃,经常给作者提好几轮的意见。当然,这种努力并不是都能成功。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