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不应是分行的艺术
2014-12-16 Fobap
诗歌离我们很近,诗歌又离我们很远。说它近,是因为几乎每天我们都能从报刊上看到它的身影;说它远,是因为虽然我们每天接触它,但由于诗歌的主题和语言往往比较隐晦,解读有一定难度,在这样一个读图时代,自然被人疏离。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看起来似浅近,但是最基本的。”《在北大课堂读诗》一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著名的文学史家、诗评家洪子诚教授所开设的当代先锋诗歌解读课的内容选编,其中共收录了26位北大学子和年轻诗人在解读课上的主讲报告,所讨论的诗篇全是当代先锋诗人的有一定欣赏难度的作品。
诗歌的语言多是由意象组合而成的。品读诗歌,不是“读”而是“品”。如果只是单纯把诗歌朗读或背诵下来,未必就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诗歌的真实含义。
鉴赏诗歌,乃至“解诗”和“析诗”,首先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诗歌的语言,而诗歌所有的内蕴就隐藏在这语言的背后,如果我们很好地理解了诗歌语言本身,那么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了。从这个层面上看,《在北大课堂读诗》的最大价值,是试图探索“现代诗”有异于传统诗歌的艺术构成,也试图重建诗歌文本和读者联系的新途径。
诗歌之所以高雅,被誉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就因诗歌的文字精炼、词藻优美、意境含蓄、想象丰富、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之朗朗上口,诵之声韵萦耳,思之其妙无穷。但是现代诗歌却让人感到困惑,感到难懂,感到晦涩难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很少考虑到现代诗歌对诗歌写作性质所做的调整。一如洪子诚教授在书中所言,“现代诗歌,至少是相当一部分现代诗歌,它们写作的目的不是要最终在诗歌中呈现某种明确的思想、主题、观念、意义,也就是说,现代诗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对读者进行感情或思想上的启蒙,甚至更糟糕的,以某种身份优势对读者进行说教。”
进入大数据时代,写诗慢慢变了味道。坐在电脑桌前,兴之所至地在键盘上敲打一阵,分一分行,也毋需标点,也不用合辙押韵,只要个人感情得以抒发,心灵得到满足,就大功告成。发不发表也无所谓,贴上网络论坛、qq空间或博客上,本无可厚非,但是,一些诗作不但出版发表了,还荣获文学大奖了,这就有点儿突兀了。也就难怪有网友笑侃:“旧诗用韵,新诗分行。”其实,诗歌不仅仅是语言的记忆,而且是精神的砥砺。对于“新诗”来说,由于诗与歌的日渐分离,诗的音韵或许可以减弱。然而,一如美国文学博士、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所特别强调的,“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提供并维持这种基本的幻象,使其明显地脱离周围的现实世界,并且明晰地表达出它的形式,直至使它准确无误地与情感的形式相一致。”诗歌是文学表现的最高形式,是最美妙的语言艺术,而不应是分行的艺术。
相关文章
-
01-13【2024中国新词曲原创词曲征集活动】隆重开启!免费报名丨不用投票丨免费大师课
-
01-13流行歌词音乐
-
12-06【年度评选 正在报名中】2023年度十大词曲作家颁奖晚会暨2024春晚原创词曲海选活动
-
10-15情港行驻洒脱
-
10-15旧梦云烟(国风)
-
10-15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原创歌曲征集大赛正在评审!
-
10-15歌曲征集,诚邀您携佳作参与
-
10-13航空工业沈飞原创歌曲《生死为你》荣获“十大金曲”奖
-
10-132024年中国(维西)兰花博览会主题歌曲征集,诚邀您携佳作参与
-
10-062023年北京文化创意大赛经开区赛区项目征集公告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论坛
站内搜索
歌词网最热
-
08-24《 远方 》三毛
-
06-15西方英文诗歌诗体纵览
-
03-27周恩来为何放狠话称: 谁敢损毁武侯祠就杀谁的头?
-
11-23浅谈古典诗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
-
08-26十首夕阳诗词:夕阳美如画,清风醉晚霞!
-
06-28破旧的乡愁
-
03-07父亲 我的脊梁
-
03-22诗词论坛
-
09-12中华新韵、平水韵部、诗韵新编、词韵简编、曲韵、宋词
-
11-04赵俊毅|诗歌七首
音频应用
-
02-18原创曲谱发布制作
-
02-16原创曲谱发布制作
-
02-06音频应用
-
01-29首页右侧文字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