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文章

文学大师的爱情小牙刷

2016-03-23 zgycgc

文学大师的爱情小牙刷

一、梁实秋牙刷蜜语 

梁实秋遇见韩菁清时已71岁,韩菁清刚43岁,相遇的这一天是1974年11月27日。我那时刚刚2岁多,记忆力尚没有发育,并不曾记得那天有事发生,只是在回忆梁先生这一段爱情时,顺便推测一下自己当天的情形,肯定又爬了满身泥。奶奶说我学说话晚,除了长得有点可爱外,只会傻哭和傻笑,而梁先生那时候已经文学大师很多年了,可以将一句话变化出N种表达方式。 

遇见韩菁清后的梁实秋很快就进入了创作的又一个高峰,但并不是写《雅舍菁华》这样修身养性的文章,而是写情书,就像我的高中时代一样。当然,梁先生的情书是写出文学大师水准的,而我的情书写完了撕,撕完了写,最终也没能交到暗恋对象手中。 

梁先生在这次热恋中,曾写过一句非常经典的情话,那句话大概已经被很多人抄袭过了,尤其是每年的2月14日前后,都是一个抄袭的高峰。梁先生是这样写的:有桩事你也许没注意,你给我的那把牙刷成了我的恩物,每一次使用都得到极大的满足,我要永远使用它,除非你再给我一把。多年后,当我再看到时,后悔得要命,要是早一点发现并成功抄袭,说不定会成就一个轰轰烈烈的故事,现在晚了,一切都已云烟。 

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看着这句话,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象当年梁先生放下笔后,是怎样挠着花白而稀疏的头发,舒展着满面皱纹,一脸甜笑。我这个推测习惯并不好,理论上甜蜜的笑容和年龄没有关系,只是和爱情成正比。但我没办法控制我的想象,这属于恶习难改。 

71岁的梁先生在堕入情网后,能写出这样肉麻的情话,隔了几十年去读,仍让人扼腕兴叹。一把小牙刷,竟能被当成恩物,而且还幻想继续获赠一把,如果韩女士送一把扫帚给他,从纤维数量上要扩大无数倍,该是多大的恩物啊,后来推敲了一下,觉得这个想法不妥,牙刷是用于口腔的,口腔的另一个用途恋人们都很清楚,这远非扫帚所能代替。而当梁先生用韩女士赠送的牙刷进行清洁口腔之余,显然在进行一个甜蜜的联想。 

想象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就像一句广告词说的那样: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梁先生通过联想完成了这句情话的创作,而这句话又触发了更多人的联想,终于使这一个爱的短句能够闻名并传世。 

私下里,我更愿意将梁的这句爱情经典称为“牙刷理论”,正是缘于这个理论,可以让更多的爱情纪念物,插上想象的翅膀。

二、新牙刷,旧牙刷 

当读到这句爱情经典时,我也陷入了一次联想,但不幸的是,我的联想钻进了历史的牛角尖,到了一个更深的层面,关于韩女士赠送给梁先生这把牙刷新与旧的问题。照道理,赠送别人礼品,应该送新物,恋人间的互赠礼品也不例外。所送如属旧物,也应该是心爱之物,而牙刷似乎很难成为心爱之物,除非有异于常人的癖好才行。 

如果韩送梁的是一把新牙刷,我认为会使梁先生的联想力大打折扣,一把尚未拆封的新牙刷,应该只具有象征或者是纪念意义,从恋人之手,到爱人之口,对经典情话的创作动机起不到多大的辅助,譬如送饼干也可以,如果送巧克力会更妙些,是一种直截了当的甜蜜。或者送一把扫帚,虽然会让梁先生苍老的联想力走些弯路,但如果考虑到那个把柄上或存有恋人之手的余温,也会感觉很温馨呢。 

既然梁先生认定一定要用牙刷,才能使他“每一次使用都得到极大的满足”,那么新牙刷作为礼物的可能性就会非常之小,因为可替换性太大了,那样就没有意义,也成不了经典,经典的特点在于它内容的不可替换性。新牙刷的礼物也许会甜蜜,但不会让梁先生获得极大地“满足”,71岁的梁先生作为大师级人物,一生追随者无数,不会轻易被一把新牙刷打倒,没有道理。 

那么会是旧牙刷吗,韩女士自用的牙刷,本来准备扔掉,想想不如赠送给梁先生做个礼物。我被这个想法吓了一跳,韩女士是位深情之人,她所送的礼物不应该草率,如果要送出自己的旧牙刷,更大的可能,是准备传递一个联想给梁先生,出自卿口,再入君口,这样更容易解释些,也方便梁先生作大幅度的联想。 

但是将旧牙刷作为礼品,感情上还是让人无法接受。谁都知道,一把旧牙刷的模样是多么的雷人,如果用得粗心些,那上面的纤维将会像张飞的胡须一样乱云飞渡。即使是用了很久仍保存如新,那也是整日用来与口腔细菌作斗争的武器,如果要我用它来送人,一定要擦很久的汗。

三、牙刷赠送时间 

为了考证梁先生牙刷礼物的新旧程度,我查阅了很多资料,都未遂,连这句话写于何年何月也没找到,看来当年的狗仔队忽略了这个细节,只顾对老牛吃嫩草的事件进行系列追踪报道。幸运的是,查到了不少关于梁韩的爱情故事,也许可以从中做些分析。 

这次爱情事件在当年被传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这一点从后来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相爱事件中可见一斑,杨翁于2004年底结合,梁韩于1975年5月结合,虽然爱情是不分年龄的,却不受舆论保护。29年后人们面对这场惊世爱情,思想上仍然裹足不前,可见梁韩所要面临的社会压力和道德风险要大得多。 

从资料中看到,梁先生追求韩女士的方式十分有趣,他每天都会假装散步,在面对韩女士7楼窗口的街道上来来回回的走,比较有意思的是韩女士每次都能及时发现他,并每次都要引郎入室,入室的老郎终于在某一天按捺不住爱的煎熬,对心上人说:“韩小姐,我在你的门口,捡到一封信,是你的信。”此后梁大师不停地在韩女士门口捡到信,有时候一天要捡好几封。 

可以推断,这时候的韩女士尚不会送梁先生爱情小牙刷,因为“捡到信”这种欲盖弥彰的小伎俩,只有追求者才会使用,被追求者决没有回赠礼品的道理,而且是牙刷这样暧昧的礼物,送这样的礼物只有当两人爱得如火如荼时才有可能。 

据记载,在确定恋爱关系后,赴美的梁先生曾经与在台的韩女士有二个月左右的小别,这期间梁先生大约写了二十万字的情书,相当于一本《围城》的厚度。然而正是这段时间,舆论压力十分之大,有担心梁先生晚节的,有害怕韩女士骗财等着收梁尸的,还有考虑两人年龄差距的,大都要往拆散的方向努力。 

但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因为爱情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关于晚节,正如梁先生一封情书中所说,“我像是一枝奄奄无生气的树干,插在一棵健壮的树身上,顿时生气蓬勃地滋生树叶”,明显看出垂老的梁先生从爱情滋润中焕发了新的生机,都发新枝了,何来晚节呢。关于骗财,韩女士介绍说,自己出身豪门,家财万贯,她父亲曾经的一个主要爱好就是买房子,但不是买一幢两幢房子,而是一条街一条街去买。后来韩女士在自己所从事的演唱事业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而老梁不过是一名大学教授而已。至于年龄差距倒确实存在,1927年,著名的梁教授与著名的鲁愤青开始文坛论剑,韩女士那时负4岁,也就是说小梁和小鲁在文坛上枪来棒往斗了四年,韩女士才呱呱落地。两个人差了28岁,但是,既然爱了,还在乎年龄吗? 

从1974年11月底认识,到1975年5月梁韩结婚,中间只有大约5个月左右的时候,追求应该要花掉一个月左右,又小别了二个多月,也不可能远隔重洋寄一把牙刷当礼物,那么,送牙刷的理论时间应该在剩下的二个月里。从感情的走势图上也能看出,热恋的人这时候如果送一件暧昧的礼物将是多么的合适啊。

四、牙刷是梁韩的亲吻大使 

从韩女士的家庭背景和经济实力看,送一把小牙刷给梁先生当礼物实在是过于小气,按道理韩女士搞几个牙刷制造跨国公司都不成问题,但既然送了这么小而弥珍的礼物,一定是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这个重要意义,韩女士当然不好意思明说,毕竟是女人家家,且又是文学青年,那些俗词句还是不要说穿为好,尤其与文学大师谈恋爱,更要懂得惜字如金,只要一个巧妙的诱惑就够了。果然梁先生不负恋人所望,一眼就洞穿了,梁先生是什么人,文学大师N年了,这个名号不是空手套白狼得来的。 

但梁先生又是一个绝顶的聪明人物,他用了一个深情的句子,将韩女士的暗示,以及自己的真实想法都表达出来了,却又不完全说清楚,而是含在字里行间,让每一个善于联想的人自由发挥,这就非常巧妙了,类似于:虽然你什么都知道了,但是我什么都没说。这句话后来之所以成为经典,我认为一是因为含蓄,二是因为巧妙,将想说的情话都说出口了,瞧,我的脸还没红呢,真正是大师手笔啊,不是普通人能轻易达到的境界。 

忍不住,我还是想帮梁大师翻译那句经典的情话,他的意思大致应该是:韩小姐啊,你的牙刷已收到,就像收到了你的一枚香吻,我每天使用牙刷时,都感到是对吻的一次复习,你的吻让我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我要永远使用这把爱情小牙刷,除非你给我一个新的香吻。 

既然牙刷已经成为了梁与韩之间的亲吻大使,通过前面的考证,已经排除了新牙刷的可能性,而旧物作礼品又过于雷人,在这里,我更愿意猜想韩女士送给梁先生的,是一把经韩女士亲自试用了过的新牙刷,而这次试用,只是在唇齿之间温柔地路过了一下,测试其刷毛的质感,当韩女士发现比较满意时,马上做了两件事:甜笑,打包。 

现在很多人只记住了梁先生的那句经典情话,却忽略了韩女士的伟大创意,我认为在这句经典的背后,韩女士应该功不可没,如果她不是送牙刷,而是送了副假牙,或者一顶假发,梁先生再是文学大师,也不能去胡编滥造,只有当牙刷被作为爱的礼物存在时,才会激活梁先生无限亲昵无限暧昧无限甜蜜的创作动机。 

再来回顾一下韩女士的伟大创意吧,她给后来的恋人们带来了多少情人礼物的范本,既不需要花太多的钱,又能表达浓情爱意,甚至还间接地参与制造了一个经典爱情名句。据此,我们可以联想出更多爱情小礼物,比如一只碗,一个汤勺,一双筷子,哪怕是一枚小小的牙签,也可以成为恋人间的亲吻大使呢。 

就让这些爱的小礼物,带着自己的DNA,带着爱的温暖与关怀,在恋人间相互传递吧,祝福所有的有情人永远甜蜜!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