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诗歌

11首爱国忧民诗词

2015-09-25 gxyg

 《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

  朝代:宋代

  作者:文天祥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第二联 , 运用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儒家经典)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5、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的悲哀;借和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分)

  (国破家亡 惶恐滩 零丁洋)

  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7、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春望》中考题集锦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

  (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3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4、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5、"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6、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7、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8、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9、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10、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1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

  1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

  《己亥杂诗》中考题集锦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景(物)抒情(间接抒情)(1分),诗人抒发了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或: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的思想感情(1分)。)

  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政治抱负 个人志向)

  3、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落 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 用。“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 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

  4、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卸甲归田的惆怅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卸甲归田的惆怅 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5、这首诗前两句中的“”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浩荡离愁(离愁)。

  《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考题集锦

  朝代:元代

  作者:张养浩

  原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简要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作者以满腔义愤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语言刚正率直,说理入木三分,表现了深刻的思想性。)

  2、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泊秦淮》中考题集锦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上诗的最后两句表面上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另有弦外之音。那么,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析。

  讽刺哪些王公大臣、官僚贵族等封建统治者,因为当时的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们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

  2、“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5、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渔家傲·秋思》中考题集锦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上阕中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异” 在(1)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飞向衡阳,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实际上写塞下极寒,与家乡吴地大不相同。(2)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构成塞下特异 的“边声”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闭城门,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 渴望建立军功的思想感情,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2、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5、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6、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限2个字)。

  雁去。

  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7)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1分)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8)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2分)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9、“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1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11、(1)一个“”字,概括了塞外景色的总体特征;“,”概括描写了边地荒凉冷落的景色。

  (1)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2、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一简要分析。

  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4、这词首融与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梦幻(梦境、理想) 现实

  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6、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7为什么说《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号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8、本词上阕描写军旅生活,写了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和沙场点兵等五个画面;下阕描写了骑快马、拉雕弓的战斗场面。

  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充分地表达了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可怜”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考题集锦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第①段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

  2、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胸襟蓄势。

  3、怎样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话?

  答:作者慨叹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只希望能早点天亮,反映了作者眼前生活的艰难。

  4、你认为此诗之所以能震撼读者的心灵,除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以外,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的看法。

  5、这首诗之所以震撼人心,最重要的原因是诗人忘我的精神、博大的胸襟,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诗句,表现出作者在自己生活极度艰难的情景下,依然不忘忧国忧民,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6、本诗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请你用现代观念,结合上文评价杜甫的思想。

  答:杜甫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他虽遭不幸,但还忧国忧民,为民呼喊,即使自己被冻死也心甘情愿;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更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答:如:①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考题集锦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雕 通:雕)

  1、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 “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

  词牌名 题目

  4、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拿魏尚自比,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用典的作用是:委婉含蓄。

  6、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7、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_________;下阕重在_______。

  叙事(描写)、抒情

  8、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御敌建功的爱国情怀。

  9、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_________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2分)

  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 打猎 狩猎 )(1分)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

  10、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________”。(1分)

  倾城

  1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12、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1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________之情。

  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

  13、这首词用一个“________”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________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________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

  狂 豪放 举止神态 胸怀 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雁门太守行》中考题集锦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原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向日 一作:向月)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 一作:塞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首句用压城的黑云暗喻,一个“压”字把敌军的的情况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2、阅读全诗,试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3、这首七言古诗,借用乐府就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颔联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的很壮美,其中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5、颈联中“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的刺客荆轲的《易水歌》。

  6、尾联中的“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的燕昭王所筑,引用这个典故,作用是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7、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是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这里所说的“报君”、“为君死”跟封建时代臣子的“愚忠”有着本质的区别,“君”这是中央集权的象征,“为君死”即为维护中央集权战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句也可算得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了。

  《观刈麦》中考题集锦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2、贫妇拾麦的目的是拾此充饥肠。揭示农民贫困穷苦食不果腹的实质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表明农民劳动生活艰辛的句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表明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表现丰收在望的句子: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表现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

  A这是一首诗写作者观看农民收割麦子时的所见因此作为观刈麦.

  B这首诗叙写了一家农户收麦忙和一贫妇人拾麦两件事,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中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C这是一首讽喻诗,表现了民间疾苦,抨击官吏的罪恶,直接为民鼓与呼。

  D这首诗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感慨,本诗围绕主题也采用了对比手法。

  E作者对农民生活艰辛和贫妇人悲惨处境的同情之心怜悯之情,自始至终洋溢于字里行间,自然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诗人最后的慨叹更引人深思。

  4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反映劳动人民生活悲惨艰辛的诗,请你再背默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文言文学习重在弄清文意,这样做起题来就得心应手了!(广州中考助手综合整理,转载需授权)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