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诗人共话诗歌与传统
2015-05-27 seo111
中韩两国诗歌曾经分享着共同的诗学传统,并都经历了借鉴西方诗歌、由古体诗向自由诗转化的进程。在诗歌创作愈加繁杂的当下,两国诗人都面临着“如何回应传统”的问题。近日,由江苏省作协、中韩作家会议筹委会、韩国驻上海文化院、太仓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沙溪新诗论坛·中韩诗歌对话会”在太仓市沙溪镇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巡视员张王飞出席会议。与会中韩诗人、评论家在对话中分享了彼此对传统的回应方式。
此次会议主题是“诗歌与东亚文化传统”。李敬泽说,中韩两国同处东亚,是相亲相近的朋友,就当下的诗歌创作传播而言,相互的交流并不是很充分。如果没有东亚的视野,我们就无法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对方。中国新诗诞生已近百年,在观察这百年新诗发展史时,不能缺少他者的视角。在新的视野下,我们也许能够看到过去被掩盖、被忽视的事实。
韩国评论家洪廷善认为,东亚文化传统的共同性是显而易见的。但进入20世纪之后,韩国诗歌转向以西方诗学传统为典范,再加上中国一度处于特殊历史时期,双方交流曾经中断。可当我们想到交流是长期的,共性是长期的,而断裂只是短期的,就更加确信双方互相合作之路会越走越宽。韩国诗人朴柱泽谈到,东亚国家应该加强文学上的交流,在文化及情感上找到共通之处。目前中日韩三国在很多地方共同发行杂志、举办文学评奖、召开研讨会,但遗憾的是,这些活动缺乏组织性和连续性。作为韩国《现代诗》杂志的主编,他愿意和中国诗人、翻译家合作,在一些刊物上介绍彼此的诗人诗作,共同促进两国诗歌的交流和发展。
论及传统,多位韩国诗人谈到,中国诗人在写新诗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我的诗不够自由,还能再自由一些”。韩国诗人也大多写自由诗,完全不遵守一些基本的形式,但心里会犯嘀咕,“我的诗歌太自由,会不会不像诗歌”。这和韩国人的心理有关,他们认为今天的生活就是过去的延长,传统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东西。这使得他们在注重创新的同时,也在不断回望传统。韩国诗人金明仁最近出版了诗集《火车停在花荫下》。他说,火车是非常现代的事物,而花荫则是很传统的意象。现在高速列车很发达,在乡下破烂的车站里,才会看到这种慢车,看到它安静地停靠在花荫下,心里就会产生共鸣。在写这些作品时,他借鉴了传统“乡歌”的形式特征,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对传统进行创造性改造。与会的中国评论家谈到,中国诗人在创作中也非常注重对传统的回望。何言宏说,进入新世纪以来,很多中国诗人的作品越来越注重本土情怀的表达。在这些诗歌中,无论是所表达的内容还是所使用的形式,都可以看到中国传统诗歌带来的影响。霍俊明认为,传统并非一成不变,它需要我们根据各自的语境对它进行回应。因此,我们一定要强调诗歌传统的当代性,让传统与当下的诗歌现场实现良性对话。
传统不仅影响诗歌的外在形式,还会影响诗人的隐秘创作心理。评论家张清华谈到,中国古典诗歌中有很多作品涉及时间的主题,最典型的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个人与永恒相遇,人和大自然的不对称使诗歌产生了一种忧郁、感伤的美。感伤的美学在日本和韩国的古代诗歌里同样普遍存在,它在哲学上近乎于一种“东方式的存在主义”。到了20世纪,无论是中国诗人李金发的诗作还是韩国诗人金素月的诗作,都依然带有这种传统美学的痕迹。韩国评论家郑明教以离别诗的演变为例谈到,传统一直在暗中对当下诗歌创作产生影响。比如金素月的诗作《金达莱花》,与韩国传统民谣中的离别诗密切相关。但是金素月将这种传统情绪进行了现代升华。在传统民谣中,对抛弃自己的恋人会抱有一种“再会的渴望”,但在《金达莱花》中诗人却写到:“离去的一步一履下,那满径的花瓣,请你轻轻踩踏着离去。”如果说金达莱花是两人爱情之象征的话,那么踩着花瓣离去意味着对过去爱情的抛弃。这里所表达的女性形象和以往的完全不同。这说明传统的影响是经过“变形”的。
尽管存在着语言的障碍,但双方的交流促进了对彼此的理解。正如范小青所说,“文学的交流让我们彼此的心灵得以敞开,在对比和碰撞中审视自己的成就和不足”。评论家耿占春谈到了诗歌写作与“创伤性经验”的关系问题,韩国诗人提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为何也这么强调“创伤”?他们一直觉得这是小国才会特别感受到的东西。而耿占春的回应是,由于中韩两国都是被动接受现代化进程,传统的个人感伤与民族的创伤经验在诗歌中经常是合二为一的。再比如谈到“女性诗歌”,韩国女诗人金京眉说,之前有一次,她在中国朗诵了自己的诗作《我嘛,是小三》,在场的中国女诗人对自称“小三”的写法感到很吃惊。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女诗人在观念上还是比较传统的?中国评论家的回应是,中国的女性诗歌并不保守,而是有一些作品太开放了。在中国,同样是女性诗歌,呈现出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写作风貌。
谈到诗歌在当下的意义,与会的中韩诗人认为,诗歌写作本质上就是一种从个人经验、偶然发生的微观事件中发现、提炼意义的方式。因此,当固定的观念体系受到质疑时,诗歌写作仍然能够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一种意义。
相关文章
-
05-13最高奖励十万元!马尔康城市形象征集活动报名开始啦!
-
05-13来“臧思佳海洋文艺”里看海听涛
-
05-13顺第五届畲歌歌词征集活动等你来参与~
-
05-13关于征集定西市安定区区歌的启事
-
05-13深圳特区报创刊40周年专场音乐会今晚举行
-
05-132022张薇最新单曲《山河辽阔》发行引热议
-
05-13周杰伦为汶川地震稻香而写 歌词温暖治愈
-
05-13刘若英发表新歌《各自安好》,说比唱更动听,知性口吻不减当年
-
05-13王和泉:歌词拥有诗的空间,音乐才能自由翱翔
-
05-13赵安华谈歌词创作
站内搜索
本栏最热
-
08-08关于感恩父母的诗歌100首
-
07-07“香荷颂”全国诗词大赛启动
-
03-07父亲 我的脊梁
-
03-02静夜诗
-
07-16藏头诗
-
10-12大学生短诗大赛:原来诗歌并未远离
-
07-02战斗文化点燃强军激情
-
09-12中华新韵、平水韵部、诗韵新编、词韵简编、曲韵、宋词
-
12-30“美丽烈山·南湖之声杯”诗歌散文大赛颁奖仪式举行
-
06-15西方英文诗歌诗体纵览
赞助商广告
-
02-18电脑系统网,最新版系统下载
-
02-16帝国博客1号主题点击查看
-
02-06知足下载站 绿色软件下载基地
-
01-29首页右侧文字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