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88|回复: 1

[名家特写] 关于和声的“力度”

[复制链接]
佳静~ 发表于 2012-11-3 20: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别无选择》中的那个叫森森的高材生热衷于模仿贝多芬,但由于贝多芬“力度盖世”而使得他成天在钢琴上乱砸以寻求“力度”。他的一句口头禅是“妈的,力度!”通常力度是指音响强度,用意文表示,如“p”代表“弱”,“f”代表“强”,“sf”为“特强”等等。但这里的力度则是另一个概念,否则用脚踩钢琴那“力度”一定超过贝多芬。小说中的“力度”主要指音响效果的力度,即和声的力度。和声的力度大概与和弦中包含的泛音系列的谐振频谱有关。因此也就与声部的数量及音程距离有关。一般说来,小三和弦的力度不如大三和弦;单音程的力度不及复音程(超过八度的音程)的力度;协和和弦的力度不如不协和和弦(减和弦除外)。所以森森才“在九和弦再叠加一个七和弦”。
8 M7 p2 _2 x$ V. R- ?: b   如何学习和声学/ q& [, ]% X3 k) d: o& K% v
    (1).充分理解基本概念,不必死记规则。和声学规则虽多但限制却少。况且记住这些“禁条”就不会犯大错,因此应先记“禁忌”。) f) `6 {0 x' S6 e
    (2).坚持做习题。音乐不同于数理化,它无绝对的标准,习题也非一种答案。只有多做多练才会记牢,提高。
4 H+ {5 c; \3 Z+ q1 H1 `9 p- q3 p2 J    (3).多听名曲。这实际上是最有效的手段。初学者可多听简单,好懂又好听的曲子。
& k1 j' d# D$ A9 F" o$ n* `   二.曲式学* Q  L/ J5 _1 X) W0 T6 y3 `
     曲式是指乐曲的结构形式。有“单段体”、“两段体”、“三段体”、“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及“回旋曲式”等。各主题乐段用“A,B,…”表示。如“两段体”的曲式图式是“ AB ”;“三段体”的图式是“ ABA'”,第三段 A'与第一段基本相同。儿童歌曲多为两段体甚至一段体;通俗歌曲多是三段式。而“圆舞曲”则常采用回旋曲式。* l0 `2 y9 \9 i* h: z* h7 @* v2 D
   三.复 调
8 ^1 s6 {1 e( }! ?8 r  G9 h9 K: X/ B
, [: e2 e. p$ Z/ l9 t    “复调”是相对于“主调”而言。如果只有一个声部担任主题旋律,其它声部仅起衬托作用,这样的音乐叫主调音乐。如果旋律声部不只一个,且各声部横向上彼此具有独立性,纵向上构成和声关系,形成和协的有机整体,则这样的音乐叫作“复调音乐”。复调音乐中,各声部的旋律依主次关系被称作“主旋律”、“副旋律”。主旋律只有一个。复调是重要的作曲技法,应用甚广,其理论基础是和声学。“赋格”是复调曲式之一,巴赫将其技巧发展成熟。
  o; e) W" ^5 M+ G" n7 o7 _- a   四.对? 环?
& f, f% U, R& A$ {% g" G   对位是“复调音乐”写作技法之一。它以和声学为理论基础,使各声部既协和又相对独立。如重声合唱(三重唱,四重唱)就是用对位法写的。对位法又有“严格对位”和“模仿对位”之分。俄、德音乐理论家推崇、恪守严格对位。) ^) j8 n8 n5 Q4 N; }; L2 C
   五.旋 律
5 |3 _6 L! S6 P: @+ b$ W1 L7 k- N+ w! R1 q+ h8 s2 Y- H
   旋律就是曲调。它是一乐曲区别于它乐曲的根本特征,好似建筑物的风格和韵律。“音素”构成“动机”,动机进一步发展成主题从而形成旋律。具体说来,一定的“音型”、“节奏型”按特定的节奏节拍规律组合形成旋律。旋律具有视觉性:它体现在旋律线(符头的连线)上。早期有些音乐家追求“旋律线的优美”,认为好的旋律视觉上也应是美的。旋律的创作一靠天才二靠灵感三靠实践。旋律写作的技巧性是很强的,其发展手法多种多样,最为丰富。常用的发展手法有:重复,模进,模仿,紧缩,扩展,变化,对比,变奏等。多数概念的讲解要通过板示和视听。4 c6 k# p+ l# L- [1 `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余木歌 发表于 2017-1-6 10: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收藏了,谢谢楼主发布啊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3-29 07:32 , Processed in 0.09589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