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37|回复: 0

[音频应用] 编曲怎么运用合成音色

[复制链接]
q1005 发表于 2019-7-26 10: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曲怎么运用合成音色6 G8 y* H0 Z# H1 O- A/ v

7 G4 R# c- f: `) [# c  当其重要说的就是标题中的“音色”。音色,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编曲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掌控了篮板就掌控了比赛,做好了音色也就做好了音乐。虽然这句话有失偏颇,但是旨在说明音色对于音乐作品来说占据着多么关键性的位置,况且它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一部分。- m: e/ {& A3 |: p& A& F+ C9 S% x0 l
; c: p2 {* c7 }* p# \7 b. C
  我在专栏里不止一次提起,现代音乐对音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在各种风格中都体现得极为明显。音乐可以以非常简单的语言来打动人,一个西单女孩抱着把吉他都能让无数人为之感动。我很清楚作为创作者希望能够通过相对复杂或者具有创意性的作曲思维来展现自己的想象力,但是做音乐作品不纯粹都是为自己而写,也需要顾及听众的感受。
' D; {9 v1 Y4 Q- t# t( ~
3 U1 p! Z7 m, k/ ]* Q+ M$ e6 U  接触过一段时间编曲的人相比都非常清楚DAW的优缺点。优点是,这是一个平台,这就像一张纸,我可以在上面绘出任何我见过的东西,可以糅合各种音乐元素,而且产出的速度可以很快;缺点是,对于一些乐器来说,MIDI难以达到真实录音的水准,在音色上稍有欠缺。
( }% w$ v' `9 x' K
* A1 g8 {& M# P( ?  于是很多人做出来的MIDI就真的跟那些什么“3000首MIDI大礼包"、”日本流行音乐高质量MIDI合集“之类的一样,或者类似于从打谱软件里直接导出的音频。有的人做了乐器人性化,有的没有;有的不加混响全是干声,有的混得不得了。! F, ^: ^3 b" D  O. u0 ~
; `! T: l3 l* L5 A& h; G) `. `
  还有一个行当叫混音,你把分轨文件丢给他帮你弄,所以自己就把MIDI编到从作曲上来讲能听的程度,剩下的不管了。
3 B9 I4 o* P" ~+ d' P: Y$ G! _" U
% u7 Y$ r: F/ ]/ q3 K* {7 p  但是,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况且很多时候你没有条件能实录。做MIDI,应该有一个最低要求——直接导出可听,需要的话可以在总线上加一个很轻微的混响。
; @& o5 j0 m4 B, g% ]8 }
! H  q" t# ]5 l0 [, h, S  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软音源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不仅有各种形式的loop,groove,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各种修改;更不说各种特殊演奏法,以及采样音色对真实效果模拟的程度日益提高。在我们日常的编曲工作中,合理地去安排音区是一方面,合理地选择音色也是必须去考虑的问题。
1 S0 g' O' {- M2 \* R# y+ q" w* ?# u. l% o- T5 X* G
  片子如果没拍好,后期剪辑只能算是补救;编曲没编好,后期缩混也拿你没辙。一个更直接的例子,插入式的效果器如果出了问题,下面发送式的效果器无论如何都于事无补。作为编曲人不能把责任抛给后期,良好的MIDI才能让混音师更好地发挥。% k9 e4 G4 z/ G, z- ]1 j8 J

+ G- u, `( e# p, g9 l& @  那么说到乐器如何人性化,不可能不谈到弦乐。论模拟难度,它绝对数一数二;论使用频率,它也是名列前茅;论上手难度,dude,毕竟不是葫芦丝可以头一天就学会的程度。
$ R+ J/ w  T% ]& {$ Z+ R( h3 @, ]
  如何去尽可能接近弦乐的真实效果应该是每个编曲人都会碰到的问题。首先它不可能和真录平起平坐,我录过两次,感触很深。贴上我的MIDI,附上我的真录,最后混出来的效果我眼泪掉下来。
' n( n0 x# [0 r- I" T0 j$ F) ~7 t6 F
  不要让弦乐感到”孤独“。什么意思呢?能用弦乐组就不用独奏,能有其他乐器同时发响就不要让弦乐组单独行动。模拟弦乐的难点在哪儿?音头,音与音的连接以及其他体现弦乐细节感的部分。因此MIDI弦乐要尽可能突出它的群感而不是细节感,这才能提升弦乐的真实程度。所以说,做弦乐,不要只用一套音色,。LASS2、恐惧、Session、白金黄金以及Omnisphere里的一些弦乐等等,把这些进行音色的重叠组合可以自行尝试出最好的效果。
6 a& C7 t' w9 }; F) G, p+ g8 o1 k/ t1 y4 ?) K) v
  弦乐能短就别长。相对于连奏来讲,弦乐的短奏(顿弓跳弓之类的)尤其是拨奏会更容易模拟一些,况且拨奏运用能产生很别致的效果,增强音乐的律动性。其他乐器的模拟相对来讲问题不算太大,而且从混音的角度来讲,因为采样音色往往比真录的要干净,所以相对来讲难度没那么大。所以你就更没有理由不把MIDI做好了。我们刚刚说到的DAW的优势是啥来着?没错,它是一种新的作曲平台,过去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们在乐谱上挥洒自己的天赋,今天的人们在软件里展示自己的才华。
9 V6 K. l9 a; `  x0 \4 C  ^; ~7 n5 u0 V3 O7 E9 N/ ~( J, `5 A3 K
  每件乐器都有自己特殊的音乐语言,DAW也可以有自己的音乐语言:多重录制MIDI或其他手段写作效果不错但是真实乐器难以演奏甚至办不到的片段;对导出后的音频进行编辑,如音量与声像的automation,剪切粘贴,各种效果器如delay、distortion、EQ等等。这里面包含很多新的手段,如今的编曲人和过去的作曲家相比”掌管“得更多了。
. U2 s$ g; V0 l9 j5 q
% C% c& b3 @% i* d6 M  传统乐器采样音色加上各种效果处理,实际上就是变”电“了,它和电子音色领域的界限也变得模糊。如果说古典音乐代表着音乐的过去,我们能在其中汲取无数的养分,那么电子音乐毫无疑问代表着音乐的未来,我们能在其中探索无穷的可能性。( x& P) c6 D" n5 r$ ]4 Z  R6 t, q
' [2 n+ O0 s  ]' I8 i5 H
  我并不是要求大家都要把自己的编曲风格朝向”动词大慈“发展,而是即便你是玩的一些传统的风格,在现在这个时代,还是要跟电子沾点儿边去获取一些新的感受。6 ^& p0 W! f  e$ K/ |. u

5 o4 S. x, ~1 @+ C: o/ W# F  电子音乐及其精髓——数字音频技术、合成音色技术等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样和传统(包括古典和流行)音乐水火不容,相反它们往往能形成很好的融合。- ^* u9 X% J8 Q# U$ f  b% q5 w7 E/ U
) c) x: I9 s/ d4 c$ y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一条捷径,我向任何人推荐它,那就是Omnisphere大法好!它本身就是一个合成器,更是一个巨大的音色库。如果你没有接触过太多电子音色,那么它一定可以彻底打开你的”听“野。你会发现,艾玛,原来还有这么多好听有特别的音色!
' O( l1 w9 |! }1 o0 C% f& J) h& n3 \1 `
  所以现在的你非常方便,只需要选好不错的音色,在MIDI键盘上一摁就能出效果。当然,音色首先必须得非常棒,其次就是在音色的搭配上非常讲究,切忌糟糕的音色与堆砌。. n' s& L/ m& U( s
$ W7 A3 {. w3 c, r4 r# X! e7 F# A
  我们刚刚所谈到的一切都是为了音色,那么作曲上呢?我的建议还是(当然我的意见受我的经历影响),最好能够多了解古典、爵士和电子这三个大门类,水太深;另外扎实自己的基础理论学习,尤其是歌曲与乐理、视唱练耳、器乐曲写作、和声与配器。它不见得就保证你能写出超凡脱俗的作品,但是它可以延长你作为音乐人的生命力和扩展你的能力范围。
9 H5 O! U2 P) H7 J
* ?4 d, k) B/ R  现代的编曲在旋律、调性、和声与节奏的丰富程度上很难企及浪漫主义到20世纪的大师们,况且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太过复杂的和声(部分爵士风格等除外),可以考虑不规则的节奏组合。比如7/8拍的运用,比如两个声部一个4/4拍一个5/8拍,有很多组合已经被广泛运用,也有很多仍值得去尝试。
( q& y3 [  w) i! W  p" B9 ^7 _' S
6 s: F1 O: H0 Y  _. Z1 ~% X9 L2 ?; a  当你最终完成编曲之后,分轨导出前记得关闭所有的混响。有的公司的软音源混响很烂,不关就糊成一团了。而且当你全部关掉再听一遍时会发现,在有些情况下并不会因为都是干声而觉得不好听。特别是当你用到一些电子音色的时候(有些电子音色关了混响延时类效果器还是不干),这样的体会更加明显。更何况现在早就过了70、80年代了,很多乐器本身按照现在的审美来说就不需要混响。: t8 T  z( n9 D

0 w7 M2 i8 |# X8 r/ T' M5 J  调整好音量平衡与声像,酌情挂一些混响压缩器以及其他需要的效果器,最后总线上加一个母带效果器提升音量,基本的初级混音就完成了。你看,还是为了音色.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3-29 02:48 , Processed in 0.10524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