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茉莉花》歌词本意喻反腐

发布时间:2015-02-03 发布人:kofeSi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著名音乐家何仿根据江苏民间小调整理改编而成的《茉莉花》,红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明亮欢快的民曲西传欧洲的历史以及它最初诞生时所具有的反腐倡廉的人文意义。马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著名音乐家何仿根据江苏民间小调整理改编而成的《茉莉花》,红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明亮欢快的民曲西传欧洲的历史以及它最初诞生时所具有的反腐倡廉的人文意义。马嘎尔尼使团
 
漂洋过海的《茉莉花》
 
“我从未见过有人能像那个中国人那样唱歌,歌声充满了感情而直白。他在一种类似吉他的乐器伴奏下,唱了这首赞美茉莉花的歌曲。”
 
18世纪末期,一位初至中国的英国年轻人,在他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记录下他初听到中国民歌《茉莉花》时的激动心情。
 
这位英国人名叫约翰·巴罗。179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自己的表兄马嘎尔尼勋爵率使团以贺乾隆80大寿为名出使中国。约翰·巴罗是使团的财务总管,后来担任了马嘎尔尼的私人秘书。
 
马嘎尔尼使团访华是欧洲第一次向中国派遣正式的外交使节,虽然由于中英双方世界观不同,未能达成外交上的共识,却无意中促成了《茉莉花》与欧洲的一段奇缘。马嘎尔尼使团在华逗留期间,对北京、天津、东南沿海区域做了大量的调查,甚至包括我国的民歌种类。在采风过程中,约翰·巴罗和使团的一位德籍翻译惠特纳都深深喜欢上了中国民歌《茉莉花》,并把它带回了欧洲。
 
就史料记载来看,最初将《茉莉花》引入欧洲音乐界的,应该是惠特纳。但是惠特纳在正式推出《茉莉花》之前,按照当时西方的音乐规则,为它配上了欧洲风格的引子、尾声和伴奏,这样一来,诚如约翰·巴罗所言,就“再也不是中国朴素旋律的音乐标本了”。
 
和惠特纳不同,约翰·巴罗对于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更感兴趣。在回忆这段中国之行的专着《中国旅行记》中,他详细地记载了乾隆年间中国的民情风俗、妇女家庭、宗教信仰、绘画建筑、语言文学、天文历法、农村面貌等方面,简直可以称得上当时最全面的一本“中国百科全书”。对于《茉莉花》和其他九首中国民歌,他致力于还以它们不加修饰的本来面目。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中用五线谱形式记下《茉莉花》的曲调,还配以英文歌词翻译,他甚至试图用罗马拼音原汁原味地记录下《茉莉花》的广东发音中文歌词:“好一朵鲜花,有朝一日落在我家,我便戴,不出门,对着鲜花乐。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赛不过它。我便待采一朵戴,但又恐看花人骂。”
 
据我国音乐理论家钱仁康先生考证,《茉莉花》是“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在这一点上,约翰·巴罗功不可没。正是他在欧洲音乐史上最早对《茉莉花》采用五线谱记谱并翻译了英语歌词,才使得乾隆年间《茉莉花》的完整曲调得以保存下来,并在短短三四年间,广泛在欧洲各国流传,甚至有了英、法、荷、德等不同文字的版本。
 
普契尼
 
绽放在欧洲歌剧舞台的《茉莉花》
 
马嘎尔尼使团无心插柳,将《茉莉花》的种子撒到了欧洲的大地上。百年的时间如烟云般散去,《茉莉花》却没有因为昔日日不落帝国的衰亡而随风飘逝,反而在欧洲经历了一个由民间小调转换为高雅艺术的历史轨迹,最终在欧洲的歌剧舞台上绽放开来。
 
在约翰·巴罗的《中国旅行记》出版120年后,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的最后一部作品《图兰朵》,在米兰的斯卡拉剧院举行了首演,获得巨大成功。
 
这部充满东方情调的作品,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普契尼在歌剧音乐中对于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运用。一次,普契尼在他意大利驻中国使馆的朋友法西尼家里,偶然听到了音乐盒中播放的《茉莉花》旋律,他立刻敏锐意识到这首中国曲子的意义。经过精心设计,他把巴罗记录下的《茉莉花》的曲调和《图兰朵》结合到了一起。
 
尤为难得的是,普契尼并没有把《茉莉花》作为一个插曲简单地“装入”《图兰朵》,而是把它作为贯穿整部歌剧的音乐主题,并让它不断变换力度、色彩和节奏:歌剧开场时,当冷若冰霜的图兰朵公主下令让刽子手杀死为求婚而猜谜失败的波斯王子时,舞台上悠然响起的童声合唱,旋律灵感正是来自于《茉莉花》;而在歌剧最后的高潮部分,图兰朵和卡拉夫走向老国王接受祝福时,舞台上响起壮丽辉煌的宫廷音乐,也正是经过改编的《茉莉花》。在图兰朵首次上场时,《茉莉花》的旋律被完整使用,而后每次出场,《茉莉花》都会长短不一地以不同的方式奏出。经统计,《茉莉花》的旋律在整部歌剧中出现有十次之多,其中有童声合唱,有女高音独唱,有男高音独唱,还有混声合唱和管弦乐的形式;表达的感情也各不相同,有爱、有恨、有生命、有死亡、有祝福、也有诅咒。难怪有乐评人认为,“《图兰朵》整部歌剧,是在以《茉莉花》的旋律为经,中国民间故事为纬的结构上建立起来的。”
 
该剧于1926年4月25日首演,托斯卡尼尼担任指挥,首演轰动欧洲,而《茉莉花》也作为歌剧的音乐主旋律风靡欧洲乐坛,从此被西方主流音乐和艺术界所认可。
 
明清原版《茉莉花》
 
反腐倡廉的人文意义
 
原来,诞生于六百年前明清时代的《茉莉花》曲调,经过中国民间艺人几百年来的口心相传,直到18世纪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华,才得以用五线谱的形式保存下来。从历史传承上来说,当年英国合唱团演唱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中国民歌,同几百年前我们祖先听到的一模一样。泡一杯清茶,闭目静听《茉莉花》优美的曲调,你也许能感受到与我们先人心灵的交流,感受到我们祖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一个故事又让我们体会到《茉莉花》曲调更深一层的蕴意……
 
在历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对贪污腐败最深恶痛绝的一个。为惩治官员腐败,他不惜使用严刑峻法整顿吏治。一日,明朝的重臣常遇春、徐达和沐英聚会。在聚会中,他们想想现在战战兢兢的朝堂生活,不禁感慨万分,便用花鼓戏的调子即兴唱起了歌谣。这歌谣中的歌词便是徐达根据他们聚会的花园里的三种花现场编写的:
免费电话咨询

24小时原创热线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

  Copyright © 2011-2021 帝国资源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