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兵不血刃 光复临安(临安起义·上)

发布时间:2014-12-03 发布人:ycgc123

朱朝锳领导临安起义后,被授予中将衔,因而朱家花园又称为中将第 发生在滇南临安府(今建水)的临安起义,是积极响应武昌辛亥革命、腾越起义、重九起义的重大历史事件。长期以来,史学界言及云南民主革命,多首提重九起义和腾越起义,临安起义则未引起足够重

朱朝锳领导临安起义后,被授予中将衔,因而“朱家花园”又称为“中将第”

  发生在滇南临安府(今建水)的临安起义,是积极响应武昌辛亥革命、腾越起义、重九起义的重大历史事件。长期以来,史学界言及云南民主革命,多首提重九起义和腾越起义,临安起义则未引起足够重视。此次起义计划周密,措施得当,行动果断,革命党人与地方实力派团结配合,与腾越起义、重九起义共同构成了云南辛亥革命的光辉篇章。

  临安起义爆发于1911年11月1日(农历九月十一日)晚,次日凌晨即告成功,但这不应视作是其全部内容,此次起义是一次复杂的、系统的地区性政治联动过程,应以12月底成功解决蒙自兵变为其断限。其中,个旧及所属八州县乃至滇南周边地区的政治联动,均是此次起义的连锁反应,应该看作是临安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滇南重镇“金临安”

  临安之所以能够积极响应重九起义,也是该地经济富庶、文化昌盛、思想进步的地域政治表现。

  清代临安府,治所在今建水县,地处滇南的中心地带,南控交趾、老挝,北通省会昆明,东接开化(文山),西扼思普、版纳,是滇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历史上,临安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西南彝族之纳楼部,一直在这里生息繁衍。唐宋之后,逐渐有少量汉人游宦、经商、行匠、传艺进入该地。汉族的大量移居,则是从明代的军屯、民屯开始。元代,在这里设置临安路,其职主要是从军事上控制滇南,而地方行政大多长期掌握在地方土官手里,清雍正起才陆续“改土归流”。

  临安坝子平坦,自然条件优越,是鱼米之乡,手工业、商业也颇发达,市景繁荣,富甲滇南,明代中叶即有“金临安、银大理”之说。文化昌盛,人才辈出,书院学堂甚有名气,在外为官或求学者不少,故素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美誉。这一地域现象也使得较为新潮的革命思想在本地传播很快。

  临安地区除汉族外,尚有彝、哈尼、傣、回等少数民族,民风淳朴而性格率直刚强,具有悠久的反暴政、反压迫的斗争传统,各民族的反压迫斗争一直没有停息过,而且斗争声势一浪高过一浪。影响巨大的如马黑奴彝族起义,丙寅回族起义,哈尼族田四浪起义、五山彝族农民起义、周云祥起义等,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所震动。尤其是发生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周云祥矿工、农民起义,反清仇洋,起义军不仅占据了府城临安,还波及个旧、蒙自、开远、石屏、通海、峨山等大片地区,对清廷的滇南统治造成沉重打击,可谓临安起义之先声。

  历代控御滇南的军政大员,都驻扎在此,并设重兵扼守。清政府为控制滇南,巩固边陲重镇,曾设临元镇总兵一员,统辖本标四营,兼辖元新、澄江两营,驻扎临安府城。镇标四营,共设马战兵120名,步战兵972名,守兵1322名,总共2414名。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推行新政,开始在全国编练新军,裁汰绿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将绿营一律裁撤。至宣统元年(1909年),云南暂编新军为陆军十九镇,其下辖的三十八协七十五标驻防临安城,标下辖三营,第一、二营驻扎南校场(今陈官屯平山顶),第三营驻扎北校场,共有兵员1200人。

赵又新是最早加入同盟会的会员之一

   革命党人的准备

  1909年,同盟会员赵又新来到了临安。

  赵又新,原名赵复祥,顺宁(今云南凤庆)人,1904年东渡日本,先后入东京振武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其间成为最早加入中国同盟会的云南会员之一。云南新军陆军十九镇初编之时,革命党人赵又新由云贵总督李经羲调任第七十五标,担任教练官之职。赵又新来到临安后,翦除陋习,整饬风纪,使军队面貌大为改观,并时常在下层军官里进行革命宣传和发动工作。

免费电话咨询

24小时原创热线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

  Copyright © 2011-2021 帝国资源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