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民族歌曲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长江之歌》

09-29 2091803 歌词网基地

【中国原创歌词网】 《长江之歌》创作于80年代初期。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是经济特区开始带动国家发展的时代。那时,话剧界开始探讨实验和反叛,女排开始连续夺冠,而文化界也重新焕发了争鸣的面貌。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长江之歌》创作于80年代初期。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是经济特区开始带动国家发展的时代。那时,话剧界开始探讨实验和反叛,女排开始连续夺冠,而文化界也重新焕发了争鸣的面貌。


那时刚刚走过十年文革,一切都欣欣向荣,每个人心中都澎湃着激情,至今许多人都还在怀念它。作家张立宪甚至写了一本书叫《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可见在历史的车轮印中,八十年代显然是一簇迎风傲雪的鲜花。《长江之歌》所表现的情怀也是如此,它充满了如滔滔江水一般的奔放生命力,也充满了乐观向上的力量,体现出一个时代的精神。



▲《话说长江》纪录片画面


这首歌是先有曲子,再向全国观众征集歌词,后又依词修订原谱而创作的。最初的曲子由王世光作曲,应用于纪录片《话说长江》的片头。王世光曾任中央歌剧院院长,是中国音协的副主席,在1982年应邀为《话说长江》作曲之后,他为全篇写了80多分钟的旋律。


纪录片从长江源头讲述到入海口,从冰雪的高原来到锦绣的江南,跌宕起伏,绵延不绝。从生命的起源一直到繁华的都市,长江安稳却并不沉默,带给人古老的感动。王世光在北京宣武门提前看到了关于长江纪录片的素材,一卷卷的带子,里面装满了长江不同流域的景观。



▲王世光照片


虽然王世光也曾到过长江,却是第一次看到航拍的大全景。王世光在很多访谈中都提到,他心情很激动,回到家中,立刻开始考虑音乐的基调。展现“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魄似乎有些局限,毕竟长江也有蜿蜒曲折的细流,如何才能展现全景呢?


王世光最终决定以中华儿女对母亲河的热爱来打动人,这是《话说长江》80分钟旋律的基调。他用一年的时间写完了所有的音乐片段,并依旧以“大江东去”作为片头旋律的标题,而他并不知道,这50秒的旋律,以后会成为一首为大家所熟悉的《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


《长江之歌》的词作者胡宏伟的创作历程却和王世光大不一样,他是《长江之歌》的忠实观众,当年每周六晚上8点播出,他一定会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当1983年12月底,《话说长江》最后一集播出的时候,电视上登出了片头歌曲征集歌词的启示。并且,画外音提示,征集启示和简谱都会刊登在《电视周报》上。


《电视周报》就是后来的《中国电视报》,胡宏伟听到消息,顶着寒风就到了报刊亭。在胡宏伟的创作中,他使用了拟人感情来书写,将长江比作母亲。从空间跨越到时间,从“雪山东海”跨越到“远古未来”,长江绵延的江水化作绵延的感情,随着歌词展露在观众面前。



▲胡宏伟照片


《长江之歌》当然是一首主旋律的作品,但是无论是王世光还是胡宏伟的创作,都以无比纯洁的赤子之心来赞颂长江。这或许就是胡宏伟的词作能在5000多篇稿件中脱颖而出的理由。


《长江之歌》的旋律设计和歌词创作都并不繁琐。在旋律上,它是大调单三部曲式,壮阔雄伟,以两个平行结构的弱抑起乐句构成A段,朗朗上口,悠扬好记,而之后所使用的大跳七度恰到好处的突出了长江跌宕奔腾,一泻千里的壮美气势。而B乐段则是直接用强拍起,第二句的后两节对前两节构成反向模仿,构建江水翻涌的景象。


歌词部分也是随心而写意,没有刻意地将长江作为喻体,让母亲河去承载沉重的思想,更没有刻意的抹去柔情和女性的部分。它直接的将华夏儿女对长江、对祖国土地的依恋写描绘出来,十分真挚,却能引起巨大的共鸣。



▲长江之歌( 电视剧《话说长江》主题曲 )


自晚清以来,中华民族一直在承受着深重的苦难,因此在主旋律歌曲创作中,词曲作家都非常着眼于苦难的叙述与革命斗争的赞颂,而在这首《长江之歌》里,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我们看不到作者强加的主题,也看不到热烈的节奏和赞扬性的抒情。我们只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厚重而磅礴的历史,只能感受到长江奔腾的气质,只能感受到华夏儿女对祖国壮阔山河的无限深情。


在文学中,建国以后的文学分为“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和“新时期文学”,这首歌就典型地突破了“十七年”和“文革”书写中的长江形象,与新时期文学有可以类比之处。它是对艺术本体的回归,也是对多元化可能的探索。这首歌不矫饰,不批判,色调明快,让人感到极为轻松。它虽然是一首主旋律歌曲,但是也相对通俗易懂,散文诗一般地将清新的色彩带到了观众们的面前。



▲长江流域水系图


《话说长江》在创下了纪录片收视率40%的记录之后,成为了中国电视纪录片里程碑式的作品。而《长江之歌》也传唱在神州大地上,家喻户晓,成为了长江主题的音乐符号。在2006年,央视又创作了大型纪录片《再说长江》,而王世光又应邀为这部纪录片配乐,这一次,他创作了《长江交响曲》。


《长江交响曲》是将《长江之歌》的音乐元素进行扩展和开掘的表现,王世光在这部交响曲中融入了大量的民乐元素,比起原本的《长江之歌》更有地域性的特色。长江这一命题是王世光作曲生涯中一个明亮的标志,也是他带给听众最好的礼物之一。



▲纪录片《再说长江》片头图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长江之歌》用非常朴素的语言,却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面貌。随着长江的奔流,我们的历史终于彻底告别了残酷的斗争和改造,渐渐地走向富强,走向美好的新时代。


如今,长江依旧奔流,而我们的国家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四个现代化,正在全面小康的决胜之年。我们的现在,就是80年代写成的《长江之歌》所歌唱的未来。这越来越美好的生活,越来越富强的祖国,或许就是母亲河的哺育和滋养之下,由我们来书写的历史。



原创歌词网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相关文章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论坛

中国原创歌词网会员推送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 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音乐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