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文章

旧痕新影诉平生

2015-01-24 GridoCele

 文人若不爱写传,要了解其外在生活或内心感受,大概最好从他的作品中寻踪觅迹。然而如余光中这般著述丰厚的,千头万绪何处可抽丝?幸赖有《绣口一开:余光中自述》,得余先生亲自审定,梳拢了重要文章,由字里行间、旧痕新影之中,让读者略窥余光中创作生涯与人生经历。
 
  大陆读者对余光中的了解,很多是从1971年写的那首《乡愁》诗歌开始的。其实,《乡愁》是一壶陈酒,经了岁月长久的酝酿。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乱世飘零、颠沛流离,去国别乡的黍离之悲,于少年时代便早早铺就了他的人生底色。《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余光中细诉少年时代避乱四川,向往乘坐火车去远方游历,渐渐地,记忆漫漶,像铁轨一样穿行过人生的各个站点。恍惚有姜文、侯孝贤影片中老式火车鸣响、铁轨向天边延伸的意象,就这样时序纷飞,从上海到安南、到昆明,然后是台湾,接着是美国、欧洲、香港,一定要用长镜头啊,这长长的铁轨长长的记忆长长的一生!画面里的光线,初始是晨间朦胧的水雾,后有大风吹散了额角的鬓发,渐渐地暖黄熏染,夕阳余晖映照淡笑的容颜。《思蜀》、《黄河一掬》、《金陵子弟江湖老》……余光中如屈子行走水湄,心念故土、魂系故人,笔墨中并无悲愤狂狷,只多了一份百转千回的深情,把海峡的这一头与那一头串联在数不清的诗文篇章里。
 
  《乡愁》盛名太赞,许多读者以为余光中是“乡愁诗人”,其实他“上承中国文学传统,横涉西洋文学艺术”(董桥评价),涉猎极广、多有建树。他在《四窟小记》中写道:“诗、散文、批评、翻译,是我写作生命的四度空间。”年少气盛时他曾自诩右手写诗,左手为文。他将第一部散文集冠名为《左手的缪思》,以彰显诗为正果,文为副业,评论、翻译为余事,皆隶属“第三只手”;此外他还钟情于绘画、音乐以及天文、地理、历史,诸般种种,星月辉映,造就一个“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绣口一开》第三辑“创作的旅程— 自序及后记”,专门收录了余光中大量的序跋作品,这在别处是很少有这么齐全的,且以时间为线,从最早的诗集《舟子的悲歌》(1951年)到《藕神》(2008年)止,对于读者理清余光中创作历程,自然是很有裨益的。前两辑中收录的《我的写作经验》、《六千个日子》等文,不仅系统阐述了余光中的文艺理论,我们更能了解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文学生态。作为“蓝星”社重要成员,余光中通过《第十七个诞辰》,让我们窥见了台湾诗界的困境,他说现代诗“念念不忘于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孤绝感”,总是“向内去发掘一个无欢的自我”,最厌烦“伪虚无的流行”。现代诗也当继承《诗经》的开朗,“喜悦和悲哀,同为生命的两大动力”。
 
  学者、作家身份之外,余光中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师、为人友,那些写日常、写读书、写交际的文章,少了肃穆多了活泼,更显亲近与平易。《沙田七友记》写宋淇、高克毅等友人,笔端多谐趣,《文章与前额并高》,估计梁实秋先生看到了,也只能无奈摇头,嗔怪他“你呀,你呀!”余光中的家庭是女性世界。他戏说他与五个女人为伍,戏称余宅是“女生宿舍”,他是“舍监”。《我的四个假想敌》亦庄亦谐,笑谈中蕴深爱,令人捧腹之余倍感温馨。《绣口一开》慧心独具,选文当然须注重作品价值,但编者同时兼顾所选作品与作家人生经历的密切关系。因此厚厚400余页的这本书,一篇篇读下来,初始未必有所觉悟,待到不期然发现居然就这样读完了,闭目凝神细思冥想,草蛇灰线若隐若现,倒真是应了心理学家霭利斯的那句话:“一切艺术家所作,无非自传。”只不过,该书没有收录余先生的诗歌,甚遗憾,此谓本书之瑕疵也!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