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散文

严风华变身烹饪“行家”谈散文之道

2015-09-07 原创歌词

醋血鸭源自柳宗元的灵机一动,白切鸡要用将沸未沸的“虾眼水”浸泡十分钟左右,徐霞客来到南宁那吝村发现当地喜欢吃鱼生……各种广西名菜的做法和历史渊源娓娓道来,但这并不是一场美食文化讲座,而是一堂色香味俱全的文学课。9月5日。“绿城公益文学讲堂”第五讲在市文联开讲,广西著名散文家严风华化身烹饪高手,讲述烹饪中的散文之道,认为构思做菜和构思散文其实道理相通,通过饮食来思考文化、人生也是写作的一种道路。新颖的视角令南宁市作协会员及文学爱好者感受到“舌尖上的散文”。

  饮食拓展文学内容和形式

  严风华自称在现实生活中是烹饪高手,他做的“严氏猪脚”、酸菜大肠等家常菜,是朋友圈中口口相传的一绝。擅长做菜,自然也就爱上探究饮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严风华发现饮食是散文创作的丰富题材,中国很多文人,自觉不自觉地将文章触及到饮食文化中来,既使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得到拓展和丰富,又使饮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可谓相辅相成,各得其所。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严风华以梁实秋、汪曾祺、张爱玲等名家为例,认为大家之作,文字雅洁生动,令人读之不仅馋涎浴滴,而且逸兴遄飞。他们于简单中蕴藏着大智慧,于平淡中流溢直性情。

  记者发现,其中以汪曾祺最为有趣,因为汪曾祺有很多谈食的文章,涉及文化、民俗。在《吃食与文学》中,汪曾祺从“苦瓜是瓜吗”思考开来,一是承认苦瓜也是一道菜;二是对于苦瓜可以各取所需,愿吃皮的吃皮,愿吃瓤的吃瓤,同样对一个作品也可以见仁见智;三是一个作品在不同人的眼里,可以算是现实主义,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些,杂一些,‘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饮食蕴含散文之道

  众多文人的作品中,令严风华感触最深的是袁枚的作品《随园食单》。这卷汉族烹饪著作以文言随笔的形式,细腻地介绍了300多种菜肴、饭点的制作方法,其中《须知单》《戒单》作为理论指导,从正反两方面陈述了作者的治味思想,不少观点与散文创作原理同理。

  严风华解读道,“先天须知”指作家禀赋,生活实践占四,个人创作能力占六;“作料须知”指作家把握材料,使用材料;“火候须知”是整篇文章的构思、用材、节奏等,恰到好处,方算完整;“色臭须知”指顺其自然,不可粉饰,否则通篇杂乱无章;“器具须知”指创作前的体裁选择;“洁净须知”指作家品德修炼,心存杂念,文气不净不纯,散文作家尤其注意修炼;“本分须知”是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不必为讨好读者而改变自己。

  而《戒单》中的“戒耳餐”指散文创作不能语气盛大,装腔作势,华而不实;“戒目食”指提笔作文,多以精致为主,切勿繁篇累文,多杂取胜;“戒停顿”指写作是真情流露,宜一气呵成、一蹴而就;“戒强让”指不能将自己有误的观点、见解强加给读者。

  文学讲堂贴近文学爱好者

  “绿城公益文学讲堂”自从7月11日挂牌开讲至今,为城市量身打造“文学公开课”。登上讲台的专家、学者在授课中或以理论为主,或以实践为主,以接地气的方式贴近创作本身,为文学爱好者服务。

  记者发现,同样是以“散文”的主题,第三讲主讲嘉宾王剑冰语言犀利、生动,既引用古今经典,又提及自己看到的各种怪现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的散文观;第四讲嘉宾严风华则另辟蹊径,用烹饪之道看待散文之道。文学爱好者宁先生表示,他聆听了两堂讲座,感觉受益匪浅,“无论是哪种角度,嘉宾的授课都十分有趣,也让我更深入的领悟到散文创作精妙之处”。

  据了解,“绿城公益文学讲堂”第六讲将于10月11日举行,主讲嘉宾田湘的讲座主题是《诗意人生——从我的诗歌创作谈起》。此前,文学博士、青年诗歌评论家罗小凤通过理论和个人感受讲授《诗歌的力量》,下一期田湘同样以“诗歌”为主题,他的授课令人期待。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