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49|回复: 1

[名家特写]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保护及传承

[复制链接]
李碧琴 发表于 2017-9-21 21: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点分布区,各民族在不同的生存背景下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这是我国文化资源中相当丰富和宝贵的一笔财富。西部开发的实施在为西部地区经济腾飞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将会给西部的民族文化产生诸多影响。本文拟从音乐文化生存、发展、保护的角度入手,就西部开发会对当地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生怎样的影响和新时期如何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等问题谈些自己的看法。
+ F2 N1 p8 P4 @- X) h$ ^9 }    一、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剧烈的文化冲击
* v; Y% ~* H! @9 p某种意义上讲,西部大开发就是西部大开放,它将打破该地区原有的封闭状态,造成  内外文化的互动,使当地本土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与冲击下发生各种变化。相对少数  民族自身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而言,这种变化可以说是一种“瞬间”的突变和巨变。: S' R2 u6 M- f; c7 Z
    西部少数民族多居住于荒僻偏远地区,很多地方没有公路,交通只能靠牲畜和步行,人们过着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生活,因此,其传统文化也具有相对稳固的传承空间。在音乐生活方面,人们过去所能接触到的基本只有本民族的音乐。如今,西部开发为这种凝固的生活秩序注入了无穷动力,随着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  ,封闭落后地区同外界的接触与联系会越来越多,尤其是广播、电视和音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城市文化倾泻性地展示在那  些单纯、朴实的人们面前,为他们送来各式各样的“音乐大餐”。丰富多变的现代音响  效果使其听觉神经受到强烈的刺激,得到从未有过的感觉,同时,因经济落后而导致的  自卑心理和崇外思想以及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会促使其中的一些人(尤以青年人)对这些新鲜、时髦的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导致本土音乐在与外来音乐的竞争中丧失大量原有的受众群。
( o: L6 V/ |4 ^1 _    二、文化生态的改变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面临生存危机3 L" @  h8 @8 i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与社会活动的关系是有很大差别的。现代城市商品音乐的特征突出表现它可以通过声音记录和电子媒介进行独立传播,欣赏音乐完全可以成为人的个体行为,在不参与音乐活动、不亲临音乐表演现场的情况下,听众的音乐需求也能随时得到满足。而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由于长期经济发展滞后,其音乐文化的发展状况接近于自然民族,音乐与社会活动的联系十分紧密,对社会生活的依赖性很大,多具有实用、宗教、交际、娱乐、教育及文化传承等多重社会功能,以及“创作”、“表演”、“接受”三种音乐生产  环节“三位一体”的特征,往往音乐的创作者就是音乐的表演者,也是音乐的接受者。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着当地人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化趋近,而其原有的生产、  生活习俗也在悄然蜕变。笔者在研究壮族“布偏”支系的音乐——“天乐”的实地调查  中就深有感触:原本的民族服饰已完全汉化;原有的高栏建筑已改为土石结构的平居;  原先为男女老少所喜闻乐见的“天乐”,如今已很难引起年轻人的兴趣……。显然,当人的意识因受外界的影响而日益走向开放,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削弱了群体意识,增强了个体意识时,那种集体性参与音乐的生命力将会因其所依附的传统社会活动  (民俗活动)的逐渐减少乃至消失而逐渐减弱甚至终结。“自从80年代以来,融水苗族地  区出外打工的年轻人不断增加,而有时间或愿意去学习吹芦笙、跳芦笙舞的年轻人也相  应地减少,一些传统的芦笙曲目和芦笙舞蹈也随着老一辈人的逝去而失传。”这是一位  研究广西融水苗族芦笙的学者所看到的真实情况。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这种现象的具  体事例不胜枚举。可见,许多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已到了濒临解体的境地,如何对其实  施保护已是迫在眉睫的文化发展大事。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碧琴 发表于 2017-9-21 21: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保存”与“发展”是新时期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保护工作的中心内容
2 O3 i9 x/ E$ i# e; x“保护”不等于原封不动、画地为牢式的保留,那些认为少数民族音乐就应该永远停滞在原来的发展阶段才是“正宗的”、“原汁原味的”,认为少数民族人民因生活方式  的改进,而导致一些以原有生存方式为生存环境的古老乐种的消亡是令人遗憾的之类的  想法,是与历史发展规律相违背的,也不符合少数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文化的变异总是“该来的终究会来,该走的一定会走”,任何人为的因素都不可能阻挡其停滞不前。因此,我们的思想观念应该与时俱进,接受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更新这一客观现实。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在西部开发的背景下, 少数民族地区所经历的发展并不是那种由历史积累所形成的一点一滴、自然而然的渐变式进化过程,而是一种历史发展的突变,这种变化是由初级到高级的直接跨越,在文化传承上很容易产生断层现象。如果旧的文化形态不能及时予以记录保存,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将会销声匿迹,无迹可寻。人类历史上有多少遗失的文明,多少永远无法解开的历史谜团,为后世留下了永久的遗憾,这种损失一旦产生,是无法弥补的。如今,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不仅要经历历史发展时期的跨越,同时也要承受异类文化的冲击,如果不能够及时完成其自身的适应性发展变化过程,那么,其传承便无法持续,如此便会造成一种民族音乐文化的灭绝! 因此,我们所言“保护”实际上包含了保存与发展两方  面的内容:既要抢在那些已丧失生存环境的古老乐种消亡之前进行大量的收集、整理、记录、保存工作,以保证我们民族音乐文化基因库的相对完整性;同时又要为少数民族  音乐及时寻找到一条能与现实相适应的发展之路,以避免其传承出现断裂,在中国音乐的语言体系中依然保有其独特的成分。
. \3 f: |9 W1 u9 B3 w* L    求异求新是人类发展的本性。一种含有特殊调式或节奏的音乐能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往往会激起聆听者极大的兴趣。在钢筋水泥堆积的现代化城市里,喧闹的环境、压抑的空间与飞快的生活节奏令现代都市人感到身心疲惫,回归自然的意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这种心态在音乐需求方面的反映,就是在城市中形成了一股少数民族音乐热潮:《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等作品久唱不衰;《盘王之女》等“新民族根源音乐  ”得到普遍好评;在连续两届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少数民族歌手频频获奖等等。这些事实说明,少数民族音乐是真正的民族音乐,它所具有的纯真质朴的风格很符合现代城市听众的口味,能带给他们无尽的遐想,使其失落的心灵得到慰籍,让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少数民族风  格的作品及少数民族乐手的表演已得到了城市听众的接受与认可,在现代音乐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为自身拓展了发展空间。' q$ |7 }1 Q+ F4 B
    形式的更新将迎来少数民族音乐在本土的兴旺发展。前文我们谈到西部开发给少数民族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本土音乐一时被现代音乐抢占了市场。但这种现象通常只会是暂时的,因为每个民族在自己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都奠定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根基,选择了最能代表本民族个性与审美趣味的文化发展模式。其文化传统充分体现了本民族的精神实质,是民族凝聚力的内核,具有顽  强的生命力。一个民族如果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传统,那么这个民族也就失去了存在  的意义。对于少数民族来说,“摩登”的现代流行音乐毕竟距离他们的现实生活较遥远,而本土音乐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表现内容上都与他们更贴近,同他们有着难以割舍的  “血缘亲情”。因此,他们决不会只甘于接受“舶来品”而放弃自己从祖先那里继承的  东西。在新疆,运用现代音乐制作方式录制的用维语演唱的本民族风格的歌曲就受到维  族同胞的普遍欢迎,有些歌曲在当地流传得很广,为许多人传唱。这一现象用事实说明  ,新时期,少数民族音乐在本土应朝着具有时代特征,以新形式来满足人们新的精神需  求的方向发展,这样,它就可能拥有更多的欣赏群体和更广泛的听众基础,重新焕发出光彩与活力。许多发展中的国家、民族在经历经济发展巨变的过程中,其传统文化都经历了从被忽  视到重新回归的过程。可以说这是其社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在西部开发这一发展浪潮到来之际,我们应该吸收这些前车之鉴,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上作好充分的心  理准备,这样可以使我们少走些弯路,在文化发展史上少留些遗憾。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4-20 14:27 , Processed in 0.03332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