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11|回复: 0

[歌词创作] 山歌与小调

[复制链接]
莫秋言 发表于 2016-5-29 06: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歌与小调
2 j! y2 |/ r/ I  m* c* e. C
6 j' Q) i5 |, c& N) ?! ]; x  山歌与小调都是民歌的表现形式,民歌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一种,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山歌与小调如何区分呢?  e3 A/ p% j% ]6 G0 u& s' f

* P/ c# I. D  [/ o  山歌产生在野外的劳动、生活之中,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具有直畅而自由抒发感情的特点。山歌的主要功能是抒发心中喜悦之情或倾诉郁结在心头的愁闷。在我国一些地区和民族中,山歌常常是“情歌”的另一称谓。山歌的即兴性很强,曲调和歌词常根据需要而变化。
" y" Y# J+ m, P6 L# W7 u2 C5 J4 f. @0 Q7 L
  山歌又可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和放牧山歌。
7 B- u8 E3 N' f. x* I) Y% ^, }: U& g" Q. `; P1 H$ e
  一般山歌是山歌最基本、最典型的种类,集中而单纯地体现了山歌体裁的基本特征,分布甚广。有北方的信天游(如《篮花花》)、山曲和爬山调(如山西河曲的山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内蒙爬山调(如《阳婆里把柴嘹哥哥》)、花儿(如河州大令《上去高山望平川》;南方的江浙山歌(如《对鸟》)、闽粤赣客家山歌(如江西的《兴国山歌》)、西南山歌(如南山歌《槐花几时开》)等;田秧山歌在民间一般称作“田秧歌”,主要唱用于插秧、耕田、车水等劳动中。劳动时,为了鼓舞情绪,提高工效,就要唱田秧歌(如《黄山秧歌》、《一根丝线牵过河》)等;放牧山歌是放牧者在田野劳动时吆喝牧畜或逗趣所唱的山歌,主要为农村的少儿所唱(如云南的《放马山歌》)等。( A( n5 t3 n. M6 |8 u4 F" T3 ~8 J
/ d" V) j; e& `  k! g6 q
  小调又叫“小曲”、“小令”等,多唱用于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它的形式比较规整,表现手法多样,具有曲折、细致的表现特点。小调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形式。演唱对常有丝竹伴奏。2 Z  C  G$ S! z

) F3 h0 ~0 x+ G4 \2 R. z/ x! K6 s, P  因流传范围广泛,使小调的内容更加深刻,更加典型,音乐形式也更加规范,使用的音乐手法也更加复杂和丰富;小调传唱的社会阶层比较复杂,也给小调的内容和形式带来了复杂性。( ?8 N- `4 m7 `( T" x6 s
) w* I. n2 |. n: V1 ], C8 p, ~& X
  小调分为吟唱调、谣曲和时调三类。吟唱调是一种与日常生活的实际紧密联系,实用性较强的小调,例如儿歌、摇儿歌(摇篮曲)、哭调、吟诵调、叫卖调和风俗仪式中的吟唱调等。其音乐特点是:旋律接近自然语言形态,多以朗诵性为主,拖腔、衬腔少,结构比较简单,完整性、独立性较差(如山东成威儿歌《花蛤蟆》、辽宁新金的《摇篮曲》等)。& |! j+ `3 ?1 h8 H; S  g  D0 z, }
& T5 K  a" v8 B$ m( Z
  谣调传唱者大多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文化程度不高,其音乐的地方性比较浓。传统谣调有:长工诉苦歌(如陕北的《揽工调》)、妇女受苦歌(如河北民歌《小白菜》)、情歌(如晋北民歌《满村村就数妹妹好》)、生活歌曲(如河北昌黎民歌《绣灯笼》)、嬉游歌(如辽宁长海的《猜花》)等。
6 [( X+ n, K+ `4 u% A3 k$ a- J% \1 k: U9 A
  时调是一种流传时间悠久、传唱范围非常广泛的小调。流传广、影响大的时调有:剪靛花调(如河北南皮的《放风筝》)、鲜花调(如江苏的《茉莉花》)、银纽丝调(如河北中部的《探亲家》)、无锡景调(如江苏的《无锡景》)、妈妈娘糊涂调(如辽宁海城区《妈妈娘你好糊涂》)、绣荷包调(如山西的《绣荷包》)、对花调(如陕北的《对花》)、叠断桥调(如安徽六安的《穿心调》)、杨柳青调(如江苏扬州《杨柳青》)等。
" ~. ]1 J& f: Z2 C( t8 j7 N+ ~/ j/ I1 n2 ~0 O
  山歌、小调两者鲜明的特征在于节奏,山歌音乐节奏自由和悠长,小调音乐节奏规范和均衡。抓住这两者的节奏特征,就可以凭听觉识别该民歌属于哪类体裁了。1 \% f7 D. B7 R

4 f5 ]' f! P6 g* j; p/ u  A  一、山歌、小调
: s# B" _, U$ [1 k9 O- P
. E: `  o) F- q7 X% i/ n  【山歌】本区最为盛行的民间音乐是山歌,山歌旋律高亢,节奏自由,音域较窄,徵调式多于羽调式,其余调式较少见,音阶多为自然五声音阶,主音大都是终结音,且常为全曲的最低音,曲式为上下句的反复或“启承转合”的四句头结构。由于地理环境、习俗和方言的影响,形成3种各具特色的山歌。一是客家山歌,流行于长汀、武平、上杭、永定等县,以曲调绵长、字少腔多为特色。二是龙岩山歌,流行于龙岩及漳平山区。三是连城山歌,流行于连城县及连城、上杭、龙岩三县市的交界区域。龙岩、连城山歌以节奏急促、字多腔少为特色。山歌向无伴奏,歌手自由掌握音调高低和曲调长短缓促。建国后的专业歌手演唱,始以竹笛为主,后又加入手风琴、小提琴、长笛等乐器伴奏。1984年起,电声乐器也被采用。山歌有单唱、对唱、盘歌,在群众中世代相传,蔚然成风。5 u3 S6 ~' X( s- p6 z
7 D  l) e6 g' u" C+ P
  【小调】大多以江、浙、皖的“茉莉花”、“泗州调”、“扬州调”、“凤阳花鼓”、“照九州”、“十月怀胎”、“孟姜女”等曲调为基础,融合闽西山歌的特色,具有地方风格。内容大多是生活习俗和儿歌,婚有“哭嫁歌”,丧有“哭丧歌”,读书有“吟诵调”,卖货有“叫卖调”。在流传过程中,一部分小调被地方戏曲音乐、民间舞蹈所吸收。
& S% j1 I# }: M: A* f8 Z- K7 q, z+ }& O' j( c- v
  苏维埃和抗日战争时期,文艺工作者大量运用旧曲调填新词,歌唱革命,鼓舞斗志。其中较著名的有:1930年12月用孟姜女曲调填写的《夺取漳州的先声》,用闽南锦歌调填写的《梭标缴到盒子枪》,用闽西汉剧串调剪剪花填写的《动员丈夫当红军》,用江苏民歌走娘家填写的《加入儿童团》,用流行歌曲《可怜的秋香》填写的《可怜的白军》,用日本民歌调填写的《工人歌》,用教会歌曲圣经调填写的《保卫根据地战斗曲》和《团结就是力量》,用苏武牧羊调填写的《红军纪律歌》,用苏联圆舞曲填写的《八•一歌》等。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游击区群众秘密传唱的革命歌曲有《千里北上去抗日》、《专心革命走天涯》、《不怕白鬼来烧楼》、《革命哪怕费心机》等。建国后,传统的民间小调,又作为音乐创作素材,谱出一批在省、地会演、比赛中的获奖作品。
( D; D4 G1 S2 s7 e6 z: I( m
! k# H7 a6 T+ n7 L% x  山歌的形态特点:/ {8 ~$ T, j2 w7 |9 h# w( D

% ^: g% \0 c. Y/ s* a1 R4 `  1、节拍、节奏较自由(即便主体部分节奏规整,也往往在乐曲起始部分增加一个呼喊(如《弥渡山歌》)。
  b1 |  D* n& M' C/ k. A0 E
4 T5 I' I5 s0 e" c3 W, ^  2、旋律进行起伏较大。# e1 N- D. f$ c: P$ h+ X2 m
& ]6 [$ D/ w" s) a0 ?% y/ Q
  3、上下句结构的较多(南方有一部分五句子体的)。, H7 e, W7 J+ o# o& `. [) U

' q7 [4 D! T! p9 E% y2 P  4、歌词往往只有一两段,并多用对偶句子。9 D- `# y; @' O+ p, C8 j4 `

! Z2 e3 e6 e2 W* i: ?$ h7 Q  小调的形态特点:" S2 o. C+ M7 Y, _0 I3 c

7 O4 F1 t* v+ ^, P  1、节奏较匀整。. A5 R" {! R. o& `+ [

3 t0 m1 h5 ^- }7 o. d% y! F  2、旋律进行较婉转、细腻。2 E& [5 D# i3 b+ j0 n. t# \
8 [% a7 w) ?/ t2 u% |* P6 G9 x2 C
  3、多为起承转合的规整结构。
+ |) U4 o+ v' c; f8 h3 g+ i+ T: t/ Q6 I7 E. U; p
  4、歌词往往有多段(分节歌),并常用长短句。
7 }1 A" B7 f$ ]6 o* t# p7 d1 l; ?: @' h7 [' p" t; a* u4 D4 w/ c" R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4-27 07:40 , Processed in 0.0854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